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,18次到浙江大学调研指导,多次作出重要批示,多次为师生作报告,亲自指导解决浙大一系列重大问题,为浙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把舵定向。从校史馆到报告厅,从图书馆到实验室,从课堂教室到学术会场,从学生食堂到教授客厅,都留下了习近平同志的亲切身影和殷殷嘱托。2007年1月5日,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大学生仪学院调研并观看“大鼠机器人”实验演示。不知什么原因,实验演示出现失误,具体负责演示操作的同学因此深感内疚和自责。习近平同志宽慰她说,“没什么,实验中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”,并鼓励“年轻人要多尝试学科交叉研究,努力将实验成果与临床等应用方面结合”。
---------------
采访对象:郑筱祥,女,1945年2月生,浙江杭州人,时任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,求是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,现任求是高等研究院资深顾问。郑晓静,女,1985年12月生,浙江温州人,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2006级博士生,现自主创业。张韶岷,男,1977年11月生,浙江温州人,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2002级博士生,现就职于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。
采访组:沈黎勇 叶盛珺 石新明 梁艳
采访日期:2018年8月6日
采访地点:浙江大学团委办公室
采访组:郑筱祥老师,您好!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的大楼里,挂着一幅习近平同志与您所在科研团队成员的合影,这是在什么情况下拍摄的照片?
郑筱祥:2007年1月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大学,考察了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数字图书馆、求是高等研究院脑机接口实验室,观看了求是高等研究院“大鼠机器人”项目演示。考察结束后,习书记与师生代表在生仪大楼五楼大厅拍摄了这张合影。
习书记观看的“大鼠机器人”项目是从2006年5月开始研究的,主要是由生物医学工程、计算机、医学和高分子等多个专业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。这个项目是求是高等研究院的第一个交叉学科项目。参与项目的学生年纪都不过二十来岁,非常年轻。也正是因为这帮年轻人能吃苦、敢尝试,充分发挥不同专业的特长,这项实验才能最终取得成功。
采访组:郑晓静同志,您好!请简单介绍一下“大鼠机器人”这个项目。
郑晓静:这是一个脑机接口的研究项目,需要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的紧密结合。动物的大脑里有一个区域是负责奖赏的,当这个区域受到刺激的时候,大鼠就会觉得非常满足。我们在大鼠的脑内植入了3对电极,电极会分别刺激大鼠的胡须区和奖赏区,一个刺激用来控制大鼠的前进方向,另一个刺激给予大鼠虚拟的“奖赏”。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,大鼠就会按照指令行动,就像用投食的方法训练动物一样,只不过我们是用电刺激代替了食物。
采访组:听说“大鼠机器人”项目在演示过程中出现了失误,能否回忆一下当时的场景。
郑晓静:当时我是生仪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二年级的学生,已经转博,主要从事脑电方面的研究。
习近平书记到来的那天早上,我们早早地就来到六楼的实验室作准备。我们先让大鼠在八臂迷宫里试着走了几次,都非常成功。大概上午9点多,我听见走廊里陆续传来脚步声。随后,习书记与时任校党委书记张曦、校长杨卫等领导先后进入实验室。实验室的空间非常狭小,站满了嘉宾领导、实验人员及工作人员等。作为实践团队成员,我先为习书记简单介绍了实验的大致情况和主要机理,他听得非常认真,还不时点头示意。
之后,我便坐下来开始进行实验操作。当时整个实验室只有我一个人是坐着的,其他领导和老师都站在我的后方隔着玻璃观看大鼠的运动。我清楚地记得,习书记站在我的左后方,静静地等待着。当时现场非常安静,安静得我似乎都能听到习书记的呼吸声。我想,大家肯定都对这项实验非常感兴趣,尽量为我的操作提供安静的环境。
实验前半段进行得非常顺利,大鼠从八臂迷宫的一端出发,很好地完成了穿越铁丝网、爬坡等动作,顺利绕过了第一个书立。但是,当实验大约进行到一半的时候,突然出现了问题,大鼠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根据我的指令右转。我稍微有点儿紧张,随后再次尝试点击了两次鼠标,大鼠还是没有作出任何反应,演示实验只好结束。不过,习书记并没有因此表现出失望,可能他已经通过前面的演示了解到实验的大致内容,就轻轻转身离开了实验室。这次小小的失误也成为我的一大遗憾,幸而习书记后来非常亲切地安慰了我,让我稍有宽慰。
采访组:实验结束后,习近平同志还和大家交流了什么?
郑晓静:领导们离开后,我和其他同学待在实验室里继续讨论大鼠在实验中失控的原因,所以没有和习书记作进一步的交流。后来老师喊我们下去合影,我才从六楼来到五楼。
下楼后,我的心情还是非常内疚,一直在想实验为什么会出现失误。现在再看当时的照片,还能非常真实地感受到那种愧疚。郑筱祥教授向习书记简要地介绍了我们的团队,当介绍到我的时候,我向习书记表达了歉意。我说:“习书记,非常不好意思,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次实验会出现失误,大鼠之前的表现一直都非常好……”习书记应该是看出了我的紧张,面带微笑宽慰我说:“没有什么,实验中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。你做的事情是非常前沿的,希望你们继续加油,能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作出更多的探索。”
张韶岷:合影之后,习书记还分别跟我们握了手,并同我们进行了简短的交谈。在交谈中,他微笑着鼓励我们,说我们的工作很交叉、很前沿,非常有意义,并希望我们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,争取早日取得新的突破。
郑筱祥:看完实验演示之后,看得出习书记还是非常满意的。他说:“做得很好,年轻人应该多尝试学科交叉研究,努力将实验成果与临床等应用方面结合。”习书记的话对我非常有启发。现在的年轻人都非常聪明,也非常能吃苦,只要有好的想法和思路,给他们一些点拨,他们就能拿出十足的劲头去探索和琢磨。现在,虽然我的年纪已经大了,但还是很喜欢和年轻的学生进行交流。他们这种敢于思考、敢于创新的劲儿就是他们从事学科交叉研究的最大优势。
采访组:在与习近平同志交流的过程中,哪些内容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?
郑筱祥:习书记来参观,是对年轻人从事学科交叉研究工作的一种肯定,也是对我们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教育改革的莫大鼓励。
习书记在浙江主政的时候,对教育改革非常重视和关心。他说过,“不仅要开发学生智力,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”;“不仅要‘授之以鱼’,教授学生‘学会’,而且要‘授之以渔’,教授学生‘会学’”;青年学生要从“会读书的人”变成“会创造的人”;“既要读有字之书,也要读无字之书”。“坚持以创新带动教育教学改革,切实把创新实践活动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,走一条创新型教育之路”。我们开展交叉学科研究,聚集这么多专业的学生一起思考、一起碰撞,就是要创新、要实践,这样学生们从事交叉学科研究工作,不仅能获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,还可以掌握研究的方法与技能、思考的逻辑与辨伪,加快成长为创新型人才。
郑晓静: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习书记那双温暖的手,直到现在我还时时想起。当时是1月初,杭州的天气非常冷,因为实验失误,我心里还是有点儿委屈。习书记握住我的手时,暖暖的,一下就让我忘记了刚才的失误和自责。如果让我用几个词来形容习书记的话,我想应该是:和蔼可亲、平易近人、温文儒雅。习书记说起话来声音不是很大,表情非常温和。作为一名学生,我从他的话语、眼神中深切地感受到他对我的关心和包容,以及对青年人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。
这次演示虽然失败了,但是对我以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启发。出现失误之后,我一直都在自我反思:如果当时再多试几遍,如果当时能再多作一些准备,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?我也在寻找客观方面的原因,有可能是当时现场工作人员的蓝牙耳机比较多,干扰了信号的传递才出现了失误。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,我肯定会作更加万全的准备,更加周密的考虑,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。这个遗憾我一直牢记在心,鞭策着我这些年来的科研、工作和生活。
张韶岷:习书记对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。习书记的鼓励坚定了我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决心和信心。虽然在博士学习的最后一年里从事的“动物机器人”项目跟我的博士研究方向联系并不紧密,但是这个新的交叉研究方向深深吸引了我。博士毕业后,我就投入到植入式脑机接口这一新兴研究领域,从大鼠、猕猴等动物实验一直到临床研究,甚至参与到美国的植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试验中。
2012年以来,我有幸参与了一项与“脑机融合”密切相关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计划)。在吴朝晖校长的带领下,来自计算机科学、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的老师和学生们协同攻关,通过结合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技术,将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进行深度融合,实现了“大鼠机器人”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的增强,利用增强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,进一步实现了“大鼠机器人”认知功能的增强,并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构建了具有自动导航功能的“动物机器人”。在啮齿类动物实验的基础上,团队又进一步扩展了植入式脑机接口的研究,在灵长类动物——猕猴身上,实现了大脑皮层信号对外部机械手的精细抓握控制;通过与神经外科的临床团队合作,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该技术的临床转化研究,实现了利用临床皮层脑电信号实时控制机械手完成“石头-剪刀-布”等较复杂的手部动作。以上相关研究成果荣获2016年“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奖”一等奖,并入选2016年度“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”。十多年的交叉学科研究尽管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,但习书记的鼓励一直激励着我们。一路走来我们收获很多,也更笃信交叉学科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最前沿学科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